中國核學會組織編寫的《核科學技術名詞》正式發(fā)布
核科學技術名詞由核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批準,于2024年3月正式公布。全國各科研、教學、生產、經營、新聞出版等單位應遵照使用。
中國核學會受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委托,于 2016 年 1 月成立了核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核科學技術名詞編寫委員會。在核科技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于2022年11月形成《核科學技術名詞》預公布稿,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核批準予以預公布,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網站及有關媒體公示征求社會意見。根據(jù)預公布期間的意見反饋,核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對《核科學技術名詞》再次修訂完善,于2024年3月正式批準公布。
該規(guī)范名詞內容包括:核物理、核化學與放射化學、核聚變、輻射物理、核反應堆、粒子加速器、脈沖功率技術及其應用、同位素、核探測與核電子學、核測試與分析、鈾礦地質、鈾礦冶、核燃料與核材料、核化工、輻射防護、核安全、核醫(yī)學、核農學、核技術工業(yè)應用等(含輻射研究)、計算物理、其他,共 21 個一級類目,共7542條,均有定義或注釋。名詞條目可通過“術語在線”網站(www.termonline.cn)及“術語在線”移動客戶端、微信小程序免費查詢,名詞出版物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原子核 atomic nucleus 簡稱:核(nucleus) 定義:原子中心高密度的部分,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其線度約10-15m,僅為原子直徑的10-4,密度約為10kg/m3,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質量。 原子核物理[學] atomic nuclear physics 簡稱:核物理[學] 定義:研究原子核的組成與結構、相互作用和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屬于物理學分支,是核技術應用的基礎。 核電荷數(shù) nuclear charge number 又稱:原子序數(shù)(atomic number) 定義:原子核所含的質子數(shù)目,即核內全部質子所帶正電荷的數(shù)目。 常用符號Z表示。 原子質量 atomic mass 定義:原子的質量。當忽略核外電子結合能時,原子質量等于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質量之和。 核質量 nuclear mass 定義:原子核的質量。當忽略核外電子的結合能時,原子核的質量等于原子與核外電子的質量之差。 分離能 separation energy 定義:把一個或者幾個核子(或核子集團)從一個原子核分離出來時所需要的能量。 劑量模型 dose model 定義:為計算外照射或內照射對人體造成的劑量而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通常,需要對外照射的幾何條件作出必要的簡化假設,引入適當?shù)膭┝哭D換因子來估算外照射劑量;內照射則針對不同器官賦予不同的組織權重因子,進而估算全身有效劑量。 環(huán)境中的氚 tritium in environment 定義:地球表面和大氣層中存在的本底氚。 環(huán)境中氚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tritium in environment 定義:環(huán)境介質(如大氣、水體和土壤)中氚的分布。包括氚的化學形態(tài)和氚的濃度等要素。 非局域輸運 nonlocal transport 定義:空間某點的粒子(動量、能量)流不僅依賴于當?shù)氐牡入x子體參數(shù),且與其他空間點的參數(shù)有關的輸運。 歐姆加熱 Ohmic heating 定義:利用焦耳熱來對等離子體加熱的一種方式。當電流流過等離子體時,由于碰撞產生電阻,引起焦耳熱,從而達到加熱等離子體的目的。 粒子約束時間 particle confinement time 定義:表征粒子從等離子體中造逸的特征時間。定義為沒有源時粒子密度下降到初始值的e(~2.7)分之一的時間。 臺基 pedestal 全稱:高約來模臺基(pedestal in high confinement plasma) 定義:高約束模中,等離子體邊緣處具有很大壓強梯度的一個狹窄區(qū)域。與邊緣輸運壘相關,由臺基高度、寬度和梯度等參數(shù)表征。 彈丸注入 pellet injection 定義:將氣體(主要是氫或其同位素氚)冷凍成固體,以小丸形式注入等離子體中。用于加料或控制邊界局域模的頻率和大小。 等離子體加料 plasma fueling 定義:向等離子體中注入工作氣體或彈丸以維持或提高其密度的過程。 核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時任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院士擔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衛(wèi)平研究員擔任核科學技術名詞編寫委員會主任委員,33位院士專家擔任委員。